“动批”平稳谢幕,“疏解”离不开良性沟通
“动批”12个市场被疏解,历时近3年,耗时不短之下的耐心,正是解码共赢结局的关键。
11月30日,作为北京“动批”的最后一家市场,东鼎服装批发市场将彻底转型闭市。这意味着,闻名全国服装批发界数十载的“动批”彻底落幕,疏解随之完成。
“动批”已成烟云,这来得殊为不易:“动批”曾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,但近年来已盛况难续,反倒是其人、车、物集聚效应让附近地区承载力处于超负荷状态,以商品批发业为主的业态也与首都功能渐显不合。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实践中,“动批”成了标志性工程,也是“硬骨头”一块。
硬骨头向来自带“难啃”体质:“动批”疏解之难,难在其牵涉面广,“动批”聚集了1.2万个摊位、3万多从业人口;更难在利益关系交织,市场产权分散、业主单位众多、经营多层转包。稍有不慎,就可能矛盾集结、问题丛生。
可从整个过程看,“动批”的落幕平稳有序,没出大乱子,没留烂摊子,还实现了多方共赢。而这,离不开利益相关方的良性沟通。
良性沟通,起于对正当权利诉求的尊重,显于平视视角、对话姿态、说服方式。“动批”疏解,对北京而言,是必要的“健体瘦身”,但对产权单位和众多商户们来说,却意味着与挪身子、换地盘俱来的不确定性。
所以这很考验疏解的分寸拿捏与节奏把握:既要看到疏解对应的首都功能层面之“得”,也要看到批发市场之“舍”可能给几方带来的损失;既要考虑到“腾笼换鸟”的紧迫性,也要避免罔顾多方诉求的冒进。
“动批”疏解之路展示了“良性沟通”的正确打开方式:宣讲政策、疏导情绪、排解纠纷、做好服务等的确够繁琐,具体到赔偿问题则更加复杂。但有关方面也在着力做好协调和沟通,尽可能避免对抗和怨气。“先退多赔”的因势利导,设推介馆开展与津冀两地市场的对接,给商户和产权方、市场方以缓冲空间,尽力尊重商户在未来发展路径上的意愿。
看上去,良性沟通可能会拉长处理周期:从2015年1月11日天皓成首个闭市的市场起,到如今东鼎谢幕,“动批”12个市场被疏解,历时近3年。耗时不短之下的耐心,正是解码共赢结局的关键。
“动批”平稳谢幕,无疑也给城市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“范本”:良序治理,往往会将政策诉求与民生本位考量结合,将追求实效和讲究方式兼顾,注重沟通与对话。这样才能对接善治期许,聚拢更多的民意支持。
□喻辛(媒体人)